<wbr id="ihxow"><progress id="ihxow"></progress></wbr>

<u id="ihxow"><bdo id="ihxow"></bdo></u>
<output id="ihxow"></output>
  • <i id="ihxow"><span id="ihxow"><label id="ihxow"></label></span></i>
    1. <wbr id="ihxow"></wbr>
  • <td id="ihxow"></td>
  • <wbr id="ihxow"><optgroup id="ihxow"><strike id="ihxow"></strike></optgroup></wbr>
      首頁 > 文學 > 正文

      父親的苦樂年華

      2023年02月10日 08:16
      已有 人瀏覽
      來源:臨沂資訊網

      “生活是一杯酒,包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每當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響起或唱起時,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在心中縈繞。

      父親去世后,回老家的次數漸少,僅有幾次回去時,看到故鄉的山水,這種別樣的情緒便迅即涌上心頭:從小到大,慈祥的父親養育了我,教我如何走出山村,追尋外面更廣闊的天空;面對困難曲折時,教我如何做到不屈和堅強;感到受了委屈時,又教我秉持“吃虧是福、厚道為人”等等做人做事的道理,從骨子里血液里滲透和影響著我們姐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因如此,如今我們一路走來,是那么灑脫那么從容。

      回望父親的苦樂年華,他一生勤勞質樸、吃苦能干,傾心眷顧家庭,著力培養兒女,雖然他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財產,但他的為人處世卻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們姐弟心中永遠是平凡而又偉大的。

      父親是個普通的農民。母親嫁過來后,他們一起參加生產隊的勞動,一起不知疲倦地撫育培養三個孩子,日子過得平靜而艱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靠著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像千千萬萬中國百姓家庭一樣,家里的日子過得日漸滋潤起來,我們姐弟三個先后考上了大學,村里老少爺們既羨慕,又欽佩,父親更是感到特別的驕傲和自豪。

      其實,在我眼里,父親不僅普通,甚至活得有點卑微。父親個子不高,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也不善言辭。自我記事起,由于父親所謂的“木訥”,只知道干活,鄉鄰們不時地開他的玩笑,每到這個時候,父親也不去抗爭,笑笑就過去了。因為這種“不爭氣”,少年不懂事的我,在有段時間里,都不愿意父親到鎮上的學校給我送飯。父親也不多說話,見了老師笑笑,默默地等著下課鈴,給我送下飯就走,F在想來真是不應該。

      對于父親的這種“不爭氣”,我很快就有了完全的顛覆。記憶中有一年的夏天,我和村里的一個“二流子”打架,回家后挨了父親的揍,正在委屈時,傍晚時分那人竟然鬧到我家里來。父親在弄清不是我的錯之后,突然大發脾氣,和平時簡直判若兩人,臉上青筋暴突,毫不客氣地把“二流子”轟出家門。從此,我深知,父親并不是沒脾氣,像老鷹一樣,庇護起自己的孩子來,還是非常爭氣的!

      我出生在一個三面環河、一面靠山的小山村,清澈的汶河水滋潤著這片沖積小平原,也賦予了這里的人們勤勞質樸的品質。“自大明卜居,子孫繁衍。”在后來的整理家譜活動中,才知道祖上自明朝嘉靖年間從外地輾轉而來,專門選了這一方依山傍水的寶地。

      父母結婚分家時,只得到一處祖上傳下來的一座老宅的東屋。俗話說:“沒好鞋,窮半截。”在村里,沒有好房子住,自然就比別人矮半頭。而父親沒有怨天尤人,利用冬天農閑時候,起早貪黑地去村北的石塘起石頭,又一塊塊地推回家,手磨破了,腿也累腫了,他都全然不顧,而母親負責蓋房子的后勤保障,第二年就順利蓋起了兩間南北向的堂屋。以后盡管翻蓋了,但那凝聚著父母汗水的每塊石頭始終成為他們的驕傲。從記事起,母親就常說,這兩間石頭房子是兩人起早貪黑、流血流汗拼出來的結果,父母的勤勞,讓村里人對他們刮目相看。

      父親在生產隊期間是主勞力,臟活累活都是搶著干。到幾十公里外的工地參加當時修建水庫等集體勞動,他從不叫苦叫累,而是任勞任怨。聽別人說,有年深秋時節,母親在家為父親外出干活捎著一雙鞋,一個月的勞動結束回來時,別人的鞋早就穿得破爛不堪,他卻沒舍得穿幾次,在工地上靠赤腳干活,把鞋別在褲腰里又帶回來了。在勞動中他不疼力氣,用膠輪車推石頭,別人看他身個小都讓少裝點,他卻主動加碼,從800斤加到了1000多斤,車袢壓在脖子上,臉上全是汗珠子,個大的鄉鄰都由衷佩服他,連工地上工作人員過秤的時候都連連稱奇。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之后,父親更覺得渾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勞作期間,父親把牽牛耕地、打麥曬場等農活干得樣樣精通,侍弄莊稼就像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寒來暑往,在豐收的田野里,總留下他辛勤耕耘的身影。三伏天里,父親光著脊梁頂著熱太陽在玉米地除草,卻不讓我們去幫忙,看著我們寫作業忙著學習就十分知足,那古銅色的臉和油亮亮的背,都被曬得脫皮,雖然個子不高,我卻覺得他特別高大。

      父親一生用自己的方式,撫養理解支持兒女,給我們的是庇護和力量;又寬厚幫助對待別人,予社會的是溫暖和真情。

      父親不善表達,但他堅守傳統文化的真諦,實踐著“吃虧是福、別人好自己才會更好”的古訓,對待鄰居和需要幫助的人,他一輩子就是這樣的實心眼,也得到老少爺們的尊重。記憶中我們家無論養豬養牛都是被別人羨慕的,其實那個年代的家庭養殖就是為了集小錢到大錢。我家每年養的豬在村里都是最肥最重,大家都夸父親有訣竅,青飼料和著煮瓜干或煮地瓜,再撒把鹽或者豆餅,為了調口味,父親不惜親口嘗下,牲畜吃起來特別帶勁,F在看來都是父親用心琢磨用心做事的結果。村東頭的小伙來取經學習,他特有成就感,高興得不得了,往往毫不保留地教并演示給他們。

      每每有鄰居蓋房子或是其他需要幫忙或應急的,他都是盡心盡力。清楚地記得有一年的夏天,鄰居的一個大叔在公路上出了車禍,他拉著板車幫忙送到20里開外的縣醫院,由于緊張和勞累,在回來的路上突然中暑,差點沒醒過來,別人說他少心眼,父親卻沒覺得吃虧,反說都是鄉里鄉親的,都是應該的!

      “大道無為,上善若水”。父親不懂深奧的理論,但是他的善良和厚道是出了名的。和父親在集市結交為朋友的一個瘸腿大爺,在我們家一住就是半個多月,他讓母親伺候著飯菜,從來沒有怨言。父親懂得感恩,唯恐負了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在離家30多里的集市一村里,因為做小買賣而時常到一趙姓大哥家落腳存放點貨物,父親便和他結識后交了很好的朋友,不僅幫襯他們家孩子零花錢,還以兄弟相稱,多年走動,并把這種情誼延續到下一代身上。為不誤農時,秋天的早晨,父親肩扛著鏵犁手牽著牛,步行三里多的路,趟過清冽的河水,為侄子家耕地。天蒙蒙亮就開始干活,為了趕完進度,吃早飯的時候已接近中午,他全然不在乎不計較,至今堂兄還不斷地念叨父親的厚道。鄰居的一個老嫂子家境不好,冬天下著雪跑到我們家,父親催促母親趕忙盛上熱騰騰的飯菜,把她感動得直流眼淚,口里絮絮叨叨著好人得好報的話語。父親常說,人生在世,只要行善積德,就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村里人都佩服父親眼光長遠,這也是他最自豪的事。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如一縷春風拂向大地。父親的眼光敏銳,抓住機會向命運挑戰。父母的計劃,現在理解其實就是農村里說的會打算有譜氣。除了種好承包地,他還樂此不疲地到河灘里開荒,一下子就開了10多畝,種上花生等經濟作物,又增加一份收入。父親還熱衷家庭養殖項目,在村里率先養殖長毛兔、山羊等。為了養好母牛,父親十分用心,半夜時分就起床給添料加草。他喂的母牛也很爭氣,連下了幾個小牛犢,養到半大的時候,每年出售一頭,做到了種地和增收兩不誤。

      看準當時市場放開的大形勢,父親又和母親一起商量著想法做個小買賣。作為農民沒有什么大門路,那就從身邊的糧食入手,得到母親的支持后,他更是干勁十足。為了每斤地瓜干多賣兩分錢,父親于凌晨三四點鐘登上“大金鹿”自行車騎行80多公里去臨沂賣,回來時為避免空車,再捎上100多斤芹菜返到集市上販賣,又賺幾分錢的差價。有一次,父親騎自行車去菏澤販賣綠豆,來來回回10多天,父母親各自騎著自行車載著300多斤的貨,一路上就吃自帶的煎餅和咸菜,總共賺了不到50塊錢,心里卻樂開了花。

      在孩子教育上,父親性格很倔強,倔得一頭牛也拉不回,于今天看來,倔得非常富有戰略眼光,更讓我們姐弟三人受益終生。

      父親沒多大文化,但喜歡有文化的人。對于啟蒙教育,父親肯定不懂,但對于你喜歡文化的事,他從不反對。老家對面的一個老奶奶善于講故事,我沒事就去湊著聽,夏夜的傍晚,飯后搬了小板凳,就在大街的門口處圍攏著,小腳丫就隨意地放在潺潺流過門口的小溪里,依偎在母親懷里,一邊乘涼一邊聽著各種故事,有時候一抬眼就是滿天的星斗,有時候不覺中就甜甜地進入了夢鄉。從小我還喜歡趕集聽說書的,有時能聽得都忘了吃飯,父親都鼓勵我。在鏗鏘的漁鼓聲中,楊家將的馳騁疆場、程咬金的三板斧、銀槍將羅成、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歷史人物或故事情節,我都能如數家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從那時起,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就立下了好好上學才能以后有出息的目標,F在看來這些都算是重要的啟蒙教育了。除此之外,父親還現身說法,用他極少的當老師或提干當軍官的同齡人當例子,教育我們如何做才可能有出息,F在想想,父親真是用心良苦。

      父親的教育方法也是又實在又管用。有段時間,我在重讀路遙先生的《人生》時,曾深切地體會到那種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艱難抉擇和拼搏奮斗帶來的快樂。上初一的時候,我在整個公社算年齡最小學習最好的,可是就在一段時間里突然逃學回家放起牛來。不善言辭的父親沒有長篇大論地對我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只是領著我去自留地里翻地,用鐵锨挖,用镢頭刨,說是要種一片小麥先得整地施肥。我手上起了泡,晚上回家后腰都直不起來了,他好像是沒看見也不多說話。第三天,我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勞累,便偷偷跑回學校,和老師保證以后不逃學了,也一定好好學習。從那以后,我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學習不僅在班里,在全鎮全縣也是名列前茅。

      父親的倔強,還體現在他從不向困難低頭。從記憶起,父親的疼孩子也是有名的,從沒因為家庭瑣事動手打過我們姐弟,以后上學了,就更是關懷備至。母親說,我和弟弟小時候都曾患過腦炎等重癥,父親推著膠輪車一路飛奔20多里地到醫院,及時進行了醫治。改革開放之初,雖然有了承包地,我們家勞動力卻最少。那年姐姐高中復讀時,父親壓力最大,別人勸他干脆把孩子拉下來干莊戶吧,他卻直搖頭。清楚地記得他大早起來,迎著風雪,用自行車帶著姐趕去20里外的學校,回來又騎車送我到5里外的小學,真可謂送了大的又送小的,但他都是咬牙堅持。

      聽母親說,有一次最困難時,父親為了孩子的學費,去村里信貸員那里申請貸款30元。信貸員就曾譏諷父親說,孩子上完學不是照樣還得回家“玩土”?經好說歹說,終于貸下款來,父親憋著氣兌現承諾按期就全還上了。當時父母就一個心愿:砸鍋賣鐵也供應孩子上學!上高中時,家里又陸續添上了收音機和電視機,在周末或假期里,讓我們定時收聽收看“英語學習”節目。就是在這種積極向上的背景下,我們姐弟三個相互鼓勵先后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當時也是遠近有名,父母更是高興得合不上嘴,F在看來,在廣大農村中父母有著獨到的戰略眼光。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多年后,我才理解了詩人顧城通過相悖的意象,對生活和命運進行思考的深刻內涵: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那年弟弟考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高興得有些“放肆” ,常對別人說,兩個兒子都不用在老家里蓋屋了,都得住城里了!父親興奮地揣著酒瓶子,連早上一起床都要喝上幾口,母親出于他的健康考慮,堅決地制止了幾次,但父親老是不聽話,變著戲法和母親“作對”。就是因為這段時間的過分勞累和不規律的生活,為父親后來患病種下了誘因。

      父親的晚年雖有不幸,但也是幸福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里,父親因小腦萎縮日益嚴重,心目中高大的他日漸衰老,我們作為兒女很心疼,更是盡心盡力地孝順。在父親活動不是很受限的一段時間內,姐姐和姐夫把他們老兩口接去照顧,享受吃穿不說,也去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名山大川旅游觀光,開眼界增見識。再后來的幾年,父親因病右腿做過手術后進入了半自理狀態,我和弟弟就輪流抱著他從床上到沙發來回起臥喂飯,每次吃完飯,父親都滿足得像個孩子一樣。每逢過年過節,兒子兒媳加之孫輩等聚在一起其樂融融,更能感受到父母的知足和愉悅。社會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加之生活中他們有著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他們的兒女們都長大了,各自小家庭的條件一步步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好。

      聯想到今年的熱播劇《人世間》,我更加讀懂了父輩的勤勞善良、吃苦耐勞和不改的初心,更加理解了平凡人面對困難曲折如何的不屈和堅強,更加感受到了他們眷顧家庭撫育兒女的人性之美好!這種平凡中的真情,平淡中的溫暖,平實中的煙火,其實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一直在心底認為,農耕文明永遠是我們所有人的根。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我也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魯迅先生的名篇《故鄉》所描繪的情景時時浮現在眼前,那時在他的心中,就飽含著對故鄉發生新變化的期望。承載著先生的期待和筆下的風情,如今廣泛意義上的“故鄉”已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在新時代釋放著盎然活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永遠和定格的故鄉,一個長在心間的故鄉,在時光的畫卷中或隱約或明朗。

      “生活是一杯酒,包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回望父親的苦樂年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必將昭示激勵著人們不斷實踐著向上向善的核心價值觀,勇毅前行,行穩致遠。

      作者:中共臨沂市委網信辦 薛杰

      臨沂資訊網可為客戶提供軟文發稿服務、自媒體推廣。 QQ:251941806
      臨沂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臨沂資訊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臨沂資訊網。如轉載,須注明“來源:臨沂資訊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臨沂資訊網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臨沂資訊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本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措施。 4. 臨沂資訊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5.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
      主管單位:臨沂市工商聯文化傳媒商會 廣告代理:臨沂市悅然廣告有限公司
      郵箱:lyxinwenzx@126.com 內容QQ:251941806 通訊員群:23755530
      魯ICP備17033267號-1

      魯公網安備 37130202371348號


      企業軟文發布 網上輿情維護 形象新聞策劃 廣告QQ:107770420
      臨沂資訊網法律顧問:朱正順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
      黄色视频高清无码免费